新闻资讯 既然娃哈哈没因丑闻下架,就让那些艺人重新上架吧
首页 新闻资讯 娱乐新闻 既然娃哈哈没因丑闻下架,就让那些艺人重新上架吧

既然娃哈哈没因丑闻下架,就让那些艺人重新上架吧

由于国产高质量电影锐减,观众就用脚投票,不进电影院。除了春节档的哪吒,今年国内电影市场多个重要档期票房不及去年,2025年4月的票房比13年前的2012年还低。


电影市场不好的原因很多,如经济大环境不好,短视频的替代等等。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,是国产电影质量不好。电影质量不好,但全国那么多电影院还得经营下去,还得有人进电影院。救院线的办法,我之前一篇文章也写过,就是更加开放电影市场。

政策也是这么做的,今年暑期,国产电影保护月全面解禁。2004年,张艺谋《十面埋伏》上映,有口头通知,希望全国各院线支持国产影片。此后,每年6月10日至7月10日暑期档,均不引进好莱坞大片,只能等到9月份。

今年,延续21年的国产暑期档保护月,全面解禁,6月份至7月份,好莱坞重磅大片,几乎全部同步引进了,直接占据了票房前三。

与此同时,国产片也遭遇了七年来最惨烈的滑铁卢。三部备受期待的大片《酱园弄•悬案》、《恶意》和《无名之辈3》,全线溃败。

如果今年暑期国产电影保护月没有解禁,院线的数据,会更加难看,不少电影院会撑不下去。院线生意不好,还会影响商场、购物中心的购物、餐饮、娱乐。所以,在国产电影最低谷的时候,放开国产电影保护月,不仅是救院线,也是救商场,救消费。

当然,除了取消国产保护电影月,还可以更大程度的引进外国电影。但根本上,还得提振中国电影行业自身。


很多观众说,我花几十元去影院看电影,有一半以上的原因是在大屏幕上看特效、看视觉效果。如果只看故事情节,没必要一定去影院,可以等平台上线再看。比如这个暑假的《F1狂飙飞车》《侏罗纪世界4》《超人》都是高特效、大场景电影。特效好,就要大投资,说到底,好电影要投资大。

然而,现在资本不投资电影了。2025年上国产电影市场,3年前的开机项目占比高达50%,是2019年以来占比最高的一年。1年前开机项目占比21%,1年内开机项目趋近于0%。1年内开机项目占比,严重下滑。这意味着,现在没人投资电影了。既然都没人投资了,自然谈不上大投资了。一些故事片,观众就会等在视频平台上映。

电影本身就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,现在,更增加了很多额外不可控的因素。明星的个人问题,轻微违法问题,都会导致一部电影面临极大的风险。而且,这些风险,几乎都是不可控的。一个演员,上高中时候的事,都会导致整部电影或电视剧受到影响。这种风险,对投资方来说,是完全不可控的。当一个行业风险很高、不可控,利润又无法同步上升,这个行业的投资就会减少,行业产出质量就会下架,整个行业就会下行。

实际上这已经成为行业非常重要的一个风险,妨碍行业投资。很多明星,仅仅因为谈恋爱的一些问题,就完全从娱乐圈销声匿迹了。

现在是大家都普遍认识到需要珍惜企业。某种程度上,是因为企业都是“实体”的,有那么多资产。比如娃哈哈,那么多厂房、那么多生产线、那么多员工、那么多经销商。所以,那怕宗庆后得形象是包括宗馥莉在内得娃哈哈全体共同打造的,但真相曝出,没人说要下架娃哈哈。


中国刑法第201条规定的逃税罪有个除罪的但书条款,即“有第一款行为,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,补缴应纳税款,缴纳滞纳金,已受行政处罚的,不予追究刑事责任。

之所以不追求刑事责任,也是为了避免企业主被刑罚后,企业经营难以维持,企业倒闭。不仅影响本企业的就业,也影响上下游合作企业。这种规定背后的思想,就是一家企业,不是那么容易的,不是死掉一家,马上就会出现第二家。

但对于文娱行业,认知是不同的,很多人觉得,一个明星塌房了,立马会有人替代他。所以一个明星陷入偷税漏税丑闻,就会成为失德艺人,就会被停掉。

但是,文娱行业的明显,和实体企业,其实是一样的。

一个明星,一头连着观众、票房号召力、宣传效率等市场因素。另一头,明星连着资本、编剧,这些制作方。明星的知名度,意味着票房,可以减少资本的风险,促进更大的投资。反过来,明星意味着影片的质量,可以号召更多观众进影院。所谓企业,本质就是减小交易成本,降低风险。

所以,明星不仅仅是一个具体的人,本质上是一个抽象的、非常重要的一个市场环节,一个实质上的企业。它能降低天然具有高风险的电影投资的风险。正因为明星的这个特征,明星才能获得这么高的市场报酬——市场中每一分钱,都是购买方不愿付出,但却不得不付出的。

明星不仅是一个具体的人,更意味着很多无形的东西。一个市场中,那些无形的东西非常重要。现在喜欢说市场的烟火气。烟火气除了形容餐饮市场,指那些凡人俗事的热闹外,其实,还指聚集需求,聚集人气。


很多人对市场的看法是静态的,形而上的,简单的说,就是一个明星倒了,马上就有另一个顶上。就像疫情期间,觉得KTV倒闭一家,疫情结束了就会再开一家。但事实不是这样的,倒闭那家的装修,另一家不能用,这部分资产就浪费了。至于人气、消费习惯,都得从新培养。这些无形的东西非常重要。

这些无形的东西,要聚集起来,很不容易。一个一线明星,消除市场风险的能力,就比一个三线明星强;一个20年的一线明星,就比一个才上位的一线明星强。所以,失去一个明星,行业就失去一份活力,失去一份确定性,风险就增加一些,投资就少一些。反之,重新上架,行业就多一份活力。

现在娃哈哈陷入丑闻之中,没人说要关掉娃哈哈。其实,常用的那一套说法完全也可以用在这里:“小孩子看到娃哈哈,就会觉得可以欺骗公众,就会觉得有了钱就可以不遵守道德;看到娃哈哈,会让小孩子都想做老板,不努力读书。”

相比之下,很多影视明星的错误,都在于私德,仅仅是掩饰,而不是主动塑造,欺骗公众。而宗庆后的形象,是包括宗馥莉在内娃哈哈人共同构造的。而且,宗庆后和宗馥莉的知名度,是全民性的,甚至高于一般明星。

李云迪的并没欺骗公众,只是个人私德。曾轶可是在‌机场安检发生冲突,霍尊是谈恋爱分手,吴秀波是出轨,李云迪是嫖娼,这些事情的恶劣程度,有主动虚构形象,欺骗公众严重吗?那么,既然娃哈哈没有下架,李云迪可不可以重新上架呢?在这个问题上,不能双标。影视行业,也很重要。


从更深层次的规律性来说,影视行业,本身就是集人性弱点之大成。群众人性有弱点,才有追星。有了追星,才有明星的高收入。市场反而是理性的——明星赚的每一分钱,代言企业、影视出品方,都是不愿意多给一分的,但群众人性的弱点,抬高了明星的价值。到了明星本人,有钱,有人喜欢,有各种条件,面对诱惑,是很难抵挡的。这一点,全球的影视圈都是如此。

教育真正任务,是告诉青少年,真实的世界,告诉他们这个世界是不完美的。如果要给影视行业,附上教育青少年的责任,要求影视行业,承担更高的道德义务。那么,就会因为违背行业规律,付出代价,这个代价就是行业本身。

实际上,任何一个行业,任何一个企业,任何一个企业家,都承担不了教育青少年的道德形象责任。娃哈哈承担不了,雷军、周鸿祎、董明珠这些高知名度的企业家,都承担不起。


刘 远 举


央视网、第一财经、光明日报、腾讯大家、南方周末、新京报、南方都市报、FT中文网、澎湃等特约作家,多家智库研究员。

关注时政、财经、科技话题,以深度、专业、理性的态度,去掘现象背后的事实。


本文由网络整理 ©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上一篇
Gearbox CEO谈放手《无主》电影制作:我不是电影人
下一篇
“口碑10年最佳”暑期档,票房只有2023年一半,没人看电影了?

评论

评论已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