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资讯 《东极岛》预测票房仅4亿“扑街”,“中国式工业大片”还有救吗
首页 新闻资讯 电影资讯 《东极岛》预测票房仅4亿“扑街”,“中国式工业大片”还有救吗

《东极岛》预测票房仅4亿“扑街”,“中国式工业大片”还有救吗

靴子落地,《东极岛》彻底扑街了。

先是票房远不及预期。8月8日上映,3天票房破2亿,预测总票房近十亿。但半个多月过去,票房却只有3亿出头,预测总票房更是只有区区4亿。这对于一部耗时多年制作、投资数亿的工业大片来说,是相当难看的成绩。

票房难以回本的同时,《东极岛》口碑也不容乐观。

该片在豆瓣虽然至今尚未开分,但排名前列的长评普遍只有一两星,从这些大V在豆瓣的权重看,《东极岛》很难开到一个好看的分数。

但今年暑期档的片子却格外强。从喜剧片《戏台》到动画片《浪浪山小妖怪》,再到同为战争片的《南京照相馆》,有5部片子的豆瓣评分都在8分+,7分+的影片也有《长安的荔枝》《奇遇》《坏蛋联盟2》等。

从成品质量、故事文本、演员表现、工业属性等多角度来看,《东极岛》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及格的商业片,不至于遭到如此多的批评。

但如果再结合导演管虎履历、第六代导演们的风格以及新一代导演(如申奥《南京照相馆》)对战争片的呈现,那《东极岛》输得一点不冤。

因为从这些维度出发,《东极岛》是一部极其失败的“管虎式”大片,高昂的成本也使其成为了今年暑期档亏损最大的影片(之一)。

虚假的历史,空虚的角色

《东极岛》的失败,业内人士早有预期。

原因显而易见。今年暑期档从六月底开始到《东极岛》上映前,形成了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,即电影都会开启点映,并且是长时间、大规模的点映。

从好莱坞大片《F1:狂飙飞车》,到国产影片《戏台》《长安的荔枝》《南京照相馆》《浪浪山小妖怪》,再到成龙、梁家辉的新片《捕风追影》,无一例外都开启了点映,并通过点映扩散口碑,以获得较高关注和排片,实现正向宣发作用。

它们的豆瓣评分最低都有7.6,均分更是高达8.3,并几乎都通过高口碑获得了超过市场预期(甚至是远超)的票房,比如《南京照相馆》30亿、《浪浪山小妖怪》15亿+、《捕风追影》10亿+。

但在如此多佳作开启大规模点映的情况下,《东极岛》作为8月的排头兵,却将影片口碑捂得很死,不仅没有任何点映动作,豆瓣还至今未开分,片方对自己有多少信心,也就可想而知。

上映后,以豆瓣大V为代表的专业观众们,果然对《东极岛》一片批评,普通观众也对其喜欢不起来,很大一个原因,是《里斯本丸沉没》珠玉在前。



这部由方励斥资数千万、累计耗时近十年、辗转多国拍摄的纪录片,虽然票房不佳,但豆瓣评分高达9.2,它相当详细地描述了“东极岛事件”的起因、经过、结果。从当年中国渔民们的英勇无畏、中国人的无私付出,到日本兵的阴险狡诈、草菅人命,再到英国老兵们的彼时遭遇和今日现状,都淋漓尽致展现在了观众眼前。

但这些,你很难在《东极岛》中看到。

据悉,《东极岛》剧本从2018年开始创作,陈舒(《绣春刀》)、董润年(年会不能停!》)、张冀(《三大队》)这三位著名编剧都各自给了一版,提取各自的精华后由陈舒统稿,再加入导演管虎和费振翔的创作,这才有了今天的版本。而历时七年,数人创作,共计22稿的结果只有两个字:失败。

客观来说,能理解《东极岛》为了更好的商业化落地,突出类型片属性、男主角高光等因素,虚构了两个“海盗”,并将原本属于渔民们的高光全部给了他们。

可从成片效果来看,不论是朱一龙、吴磊等主角的角色弧光,还是两兄弟的角色羁绊,亦或者东极岛渔民们觉醒的方式,都一个比一个差劲。在故事基底没有打好、角色设置不吸引人、剧情走向违背历史真相的大前提下,最后半小时所谓的“解气”和“大场面”,也就成为了空中楼阁,没有任何说服力。



归根结底,是主创们(或投资人们)不相信“中国渔民们冒着生命危险去救上百位陌生人,可以没有任何功利性的理由,而只是因为他们勇敢、善良”。

上述类似论调,在抖音等平台非常受欢迎。从管虎、梁静为《东极岛》开的官方博客以及他们所定下的《东极岛》剧本来看,这虽然不是原话,但也是他们所认可的,或至少是他们怕观众不认可。有类似想法的不止管虎,还有陆川等第六代导演,这些在该片立项宣发之前,就是显而易见的舆论危机。

但不论是纪录片《里斯本丸沉没》的高口碑,还是类型片《南京照相馆》的票房口碑双丰收,都说明只描述小人物的善良、英勇,哪怕他们有着一定的懦弱或“怕死”,同样可以获得大众的喜爱。

而关于这最大的失败,管虎要负主要责任。因为他不仅是《东极岛》的导演、编剧,还是第一出品方七印象的老板,又有过《八佰》等成功先例,在该项目中有相当大的话语权。

华语工业大片,还有得救吗?

广为业内人所知的一点是,《东极岛》是“阿里影业华语巨制片单”的一员,而该片单中多部已上映的电影都不及预期。

除了预计总票房4亿的《东极岛》以外,还有票房1.18亿的《异人之下》、2.58亿的《焚城》、3.59亿的《逆行人生》,吴京+谢霆锋+李连杰主演的《镖人》也因为各种意外因素在进行补拍。



有好事者表示,该片单不是“巨制片单”,而是所谓的“扑街片单”,并对华语工业大片保有十分悲观的预期。但娱乐独角兽认为,这一说法,是对认真拍戏的电影人们的侮辱。

固然,《东极岛》的成片距离大众预期相去甚远,拍马也赶不上管虎上一部大片《八佰》,但在工业属性上,在对水下戏份的探索上,在华语片中绝对名列前茅。

比如剧组以1:1的实景还原了沉没货轮和数十艘渔船,工业级精度复刻每块钢板、每条缆绳;除却演员们的提前训练,光水下拍摄戏份便历时70天;更别提IMAX摄影机潜入深海实拍,还独家研发了“海洋系统”,最终交付出超1000个视效镜头,完成了工业化电影的创新探索。

从这一维度看,能达到类似程度的电影并不多。国产电影中,偏向于重工业的大片本来就更少,满打满算,近几年也就只有《流浪地球2》、《东极岛》、《蛟龙行动》等不到十部,其中多部还正在制作中,要到明年甚至后年才能与观众见面。

而这些电影的结果呢?除了郭帆导演的《流浪地球2》有盈利以外,《东极岛》和《蛟龙行动》都难以收回成本。

前者的失败原因不再赘述,后者在有《哪吒2》《唐探1900》《封神2》等多部大片定档大年初一的情况下,仍然想在春节档捞一波大的,但即使提前数天开启点映,开春节档之先河,也未能俘获观众们的芳心,以至于票房不足4亿,只能遗憾撤出春节档。

日前,《蛟龙行动》片方官宣《蛟龙行动》(特别版)定档8月30日。据悉,该片经过重新剪辑,特别版比原版时长少了16分钟,尽管时长仍然高达130分钟,但已比原版更利于排片,对观众体力的要求也更为友好。

从目前社交平台的热度和潜在观众的反馈来看,不乏有观众在春节档想看该片,但没遇到合适的排片。但对于“撤档再上映”的电影,大多数观众的容忍度都相当之低,《中国乒乓》等多部类似电影的状况也证明,难以有好的票房,最好也不过是像《我们一起摇太阳》一样,凭借着豆瓣8分的口碑,再砍下一个亿出头的票房。

从主观上,大家自然都希望电影行业繁荣。但从客观上,《蛟龙行动》6.2的评分,确实为《蛟龙行动》(特别版)的票房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。

从时间和数量两方面看,未来两年即将问世的华语大片着实不少,其中多部更是在国庆档便能与观众见面。

比如冯小刚导演,雷佳音、胡歌联袂主演的《抓特务》,已在影院进行贴片预告,路阳导演,邓超、董子健、雷佳音主演的《刺杀小说家2》已定档,陈凯歌导演的《志愿军3》虽然尚未官宣定档,但从前两部的状况看,这部收官之作也大概率在国庆档。



上述这三部电影,从主创阵容、题材、前作等维度看,都有着10亿+的票房前景,后两者还有着颇高的工业属性,如果能够在口碑和票房上双双成功,对于电影人的付出、行业信心的提振、上下游的回暖,都有着相当大的作用。

而已经定档2027年大年初一的《流浪地球3》更是不用多说,是瞄着30亿+、乃至年度票房冠军去的,其前作和在观众心中的地位,也足以支持它取得更好的成绩。唯一的悬念,便是同期对手是否过强,挤压了该片的票房空间。

是以,对于华语大片尤其是工业大片的前景,大可不必过于唱衰。真金不怕火炼,拍工业大片固然难,但在多个角度的收获上也远远超过其它类型的大片。

更何况,它并非“有没有得救”的问题,而是“具体的某部电影,值不值得观众救”的问题。


本文由网络整理 ©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上一篇
曹保平+郭麒麟,就这?……
下一篇
《生万物》大结局,银子成最大赢家!原著中的她,命运竟如此悲惨

评论

评论已关闭